養護人員將機器人放入水中,準備讓其檢測橋梁墩柱 攝/法制晚報記者 田寶希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陳斯) 通州涼水河上,一艘皮划艇正劃向馬駒橋,養護工人將一個黃色小飛機模樣的設備放入水中……記者上午從市政路橋養護集團瞭解到,這是北京首次應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橋梁墩柱檢測,以提升水下結構隱患排查效率。
  水下機器人重不過三四公斤,自帶一套360度視角的高清水下攝像系統,最大下潛深度300米。
  皮划艇上,一作業人員手持遙控器控制小機器人,另一名作業人員則從電腦上查看機器人從水下實時傳回的照片。
  “專業人員一眼能看明白。” 市政路橋養護集團瑞通19處檢測一部部長朱尚清解釋,照片上疙疙瘩瘩的東西是水下墩柱附著物,較大面積的斑塊顯示局部表層結構已剝落。總體看,橋墩水下結構沒有明顯病害。
  目前,橋梁結構水下部分檢測尚處於探索階段,主要通過潛水員攜水下攝像設備人工檢測。以馬駒橋十來個橋墩的檢測為例,機器人8小時就能完成,但人工檢測得持續好幾天,還容易因潛水員與公路專業人員溝通不充分而遺漏病害。
  下一步,養護集團還將為水下機器人搭載聲吶定位、激光探測等高科技裝備,提升橋梁水下結構檢測的精準度。
  文/記者 陳斯 攝/記者 田寶希  (原標題:機器人下水給橋梁“體檢” 替代潛水員 提升隱患排查效率 屬北京首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8vxvj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